查看原文
其他

情绪自由的孩子,都有一个“功能好”的妈妈

哀悼君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05-20


朋友在她工作室的楼梯间捡到一只小猫咪,再三张贴告示寻找主人未果后,便自己收养了。

收养一段时日后,我们大概猜到了这只猫因何被扔在楼梯间了——它的脾气秉性,实在是令人摸不着头脑。

见到喜欢的猫,它会兴奋地追着对方不停的撕咬,搞得猫们都见到它都一副诚惶诚恐的眼神,谁也不敢靠近它。

对待两脚兽的人类,也是同样的画风。

每次去朋友那,这猫便会走到我的身边喵喵叫,看起来温顺可爱,而当我蹲下身或者抱起它开始抚摸它,便会冷不丁得到一巴掌或者猛回头的张口一咬,而且是实实在在用力的那种……

它跟我玩耍的方式也很是特别:扑上来啃我的鞋子、咬我的裤脚……动作么,真的有是深仇大恨般地使劲撕咬;但眼神呢,又充满着玩耍的不亦乐乎的喜悦感……

这只猫几乎颠覆了我对小猫咪所有美好的认知,我永远都搞不懂它到底是喜欢我愿意跟我玩耍,还是讨厌我在对我表达攻击。

连朋友妈妈都说:这猫莫不是个半混(傻子的意思)……于是,这只猫便有了自己的尊称:半混君。

我跟朋友开玩笑说:半混君可能是一只“情绪未分化”的猫……

被半混君折腾的无可奈何的朋友抬起头问我:情绪未分化又是什么鬼?

于是,我向朋友开始了关于情绪未分化的知识点科普。


情绪是一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部分。通常,我们会将情绪中的体验层面称之为感受或者情感。

当一个人的内在世界的某种情绪强度到达一定程度,就需要被表达出来。

情绪表达的能力,最初是从我们的养育者,主要是妈妈那里获得的。

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是不知道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正在经历怎样的情绪感受的,这样无法言说的体验,会在妈妈的身上被唤起同样的感受而被体验到。

当淹没性的情感被婴儿投射到妈妈那里,妈妈需要做的是:将他们容纳和处理后,以一种调整过的和易消化的形式还给孩子。

比如:

  • 面对哇哇大哭的婴儿,妈妈会通过在自己身上被唤起的感受去帮助婴儿说出他正在经历感受到的情绪:“你渴了,你饿了,你很生气”、“你感到很伤心”。

  • 当孩子摔倒在地,妈妈会说:“你摔疼了吧”、“你觉得很委屈”。

  • 当孩子裂开嘴笑,妈妈会说:“你看上去很高兴”、 “你看上去很兴奋”、“你看上去很快乐”……


妈妈此时做的这些工作,就是将情绪的概念与情景相配对,给情绪予以命名。

当妈妈越是能够以纯粹的、纯度高的情绪名词给孩子的情绪予以命名,孩子的情绪就会分化地更好,更能清晰地表达自己。


而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背后承载的情绪越是多,便意味着这个人的人情绪未分化。

说到这里,朋友插了一句:“半混君的妈妈和前任铲屎官一定没有对它情绪进行过命名。”

于是,我们试着体会了一下,在半混君的追赶和撕咬里,可能包含了欢喜、兴奋、焦急、急躁等等很多种情绪,所以才会让我们感觉摸不着头脑、混乱不已。


像半混君这样情绪未分化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

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看到,面对男孩的追求,有些女孩会拒绝说“我不喜欢你。”

但被拒绝的男孩却往往“越挫越勇”,更加穷追不舍。

如果去问这些男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或许会说:“女孩子并不是真的不喜欢自己,那只是她矜持的表现而已。”

我们可能会说这些男孩子未免也自我感觉太良好了。但很可能,这个锅还真不是男孩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未分化的情绪也意味着还没有被一个人精准的识别到,也不会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情绪的表达,不仅仅是通过我们说了什么,更是会通过我们的面部表情、声音音调、姿势和手势、讲话节奏等这些非言语的方式去表达出来。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无意中”做的一些什么,会导致事情的发展偏离原来的走向。


这种无意中做的事,就是未分化的情绪所搞的鬼。

因为这些不能被直接表达情绪,会通过与在关系中的他人身上唤起同样的感受而被体验到。

所以,在上面的情境中,男孩子越挫越勇的背后,很可能是他们感受到了女孩子在表达拒绝时一起传递过来的非言语信息中的其他情绪,比如兴奋、快活、喜出望外、害羞等等。

正是这些感觉,让男孩子觉得女孩并不是在真的拒绝自己。

所以,一个情绪未分化的人,在表达自己时,是会让对方感觉到疑惑和混乱的。

这些疑惑和混乱的感觉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某些更为严重的境况下,甚至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

李仑老师在一次团体课上便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一些性暴力创伤的团体里,有这种经历的人,都有一些特别的人格“味道”。比如同样是在夜晚被犯罪分子尾随的女孩子,她们发现被尾随后都会感到恐惧。而有的女孩子感到恐惧后,身后的尾随的犯罪分子也会感到恐惧而终止犯罪;而有的女孩子的恐惧反而激起了犯罪分子的兴奋,最终酿成恶果。

其区别就在于,同样是恐惧的情绪,前者表达出来的恐惧是纯粹的恐惧,而后者的恐惧里还夹杂了兴奋等其他的情绪。

不难理解,正是这些夹杂的未分化的兴奋等情绪,在关键时刻很造成了巨大的危险。


听到这里,朋友说:“如果半混君情绪分化得好,可能就不会被扔在楼梯间了。”

我们猜测,前任铲屎官很可能是受不了半混君情绪未分化而表现出来的喜怒无常,才将它扔了出来。

我们不由得一起感叹:“拥有一个能够让孩子情绪分化良好的功能足够好的母亲,是多么的重要啊!”


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母亲自身也带着被养育过程中的创伤,这使得她们也不具备这样良好的功能。

一个母亲为何听不到婴儿的哭声?

因为这个母亲自己的哭声也不曾被听到过。

情绪未分化的创伤,也会在养育中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

“那像半混君这样,情绪已经未分化了,还有得救么?”朋友问道。

我忍不住笑着说:“放心,有得救有得救。即使情绪未分化,同样还是可以试着学习练习识别情绪、表达感受,这个过程,是会促进情绪分化的。”

识别情绪,就是标定出基本情绪,识别出情绪的轮廓,清晰表达出情绪的层次和情绪的冲突矛盾,阐明情绪的含义。

我们的每一种情绪,都会有一个是关于什么的指向性。

比如,恐惧的情绪对应的是某些危险的东西和情境,愤怒的情绪指向的是一些侵犯性的东西等等。

识别情绪意味着相信并体验到一种基本情绪,比如恐惧、悲伤、厌恶等等。

我们的情绪往往都是成组出现的,对情绪的精准识别,即一个人可以从一群相似的词汇中找到最准确的那个。

比如,在很多情绪未分化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感到不开心或者很沮丧,但并不清楚究竟感受到了什么。

当我们能够识别出这种不开心和沮丧究竟是烦闷、不快、窝火、憎恨、还是厌恶,这个时候,就是在为一种基本情绪找到恰当的名字命名。

恰当的情绪也是我们感知周围物体或情境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的情绪特质让我们与周遭的世界相协调,我们便可以更迅速、更可靠地看到事物本来的面目,并就此作出恰当的反应。

就如同前面提到的被尾随的女孩的例子,纯粹的恐惧会让我们在那样的情境下迅速识别出危险并做出相应的反应,避免更大的伤害。


识别情绪是表达情绪的先决条件,能够清楚地感受才能清楚地表达。在我们日常的人际互动中,我们往往会在同一时刻有好几种不同的情绪感受。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去体会,此时此刻的互动中,哪一种情绪是最刻不容缓的?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将在互动中感受到的体验用语言表达出来。

当然,如果觉得自己去识别、澄清最主要的情绪存在困难的话,我们还可以在团体中、在一对一的咨询中,通过团体带领者、组员或者咨询师的反馈,通过他们的语言去识别自己的情绪。

当一种最为主要的情绪能够被不断识别、调节、表达,便促进了这一种情绪的分化。

随着被分化的情绪越来越多,我们便越能清晰地表达自己。


在那次与朋友科普完有关情绪未分化的知识点后,朋友便开始对半混君未分化的情绪做了一些特别的事情。

比如:

  • 她会时常抱起突然暴躁的半混君边撸毛边说:啊,你不高兴了,我知道了你很生气……

  • 在半混君“喵呜喵呜的”时候会喂着它喜欢的罐头说:这么黏人,你是饿了吧,想吃好吃的了……

  • 会在有事情晚去工作室的时候进门摸着半混君的脑袋说:今天我来晚了,你觉得很孤单对不对?来呼噜呼噜摸摸毛……


小猫咪什么都懂,人际间的情绪传递在人与猫之间的传递是相同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再见半混君,我已经依稀可以从它喵呜的不同声调中辨认出它是求撸还是在说它很不爽了。

我对朋友说:“看来你成功地对情绪未分化的半混君进行了良好的心理干预,效果貌似还不错。”

“那是当然。”朋友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但我知道,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朋友胳膊上依稀可见的被半混君抓咬的各种新旧伤痕足以见证她为此所付出的心血。

我想:在朋友的心里,不管半混君是温柔可爱还是不知轻重爱抓爱咬,它都是一只值得被爱的小猫咪吧~

半混君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铲屎官即命运”。对两脚兽的人类而言,就更是如此了,“母亲即命运”,这话一点都没错儿。

愿我们都能够好好地被养育,也能好好地养育我们的孩子。


 今日互动话题 


# 生活中,你的情绪有被误解过吗?或者你有误解孩子的情绪的经历吗?

*提示:我们将选出精彩的留言进行专栏推送,让你的需求和故事,见解与分析,更好地被大家看见~如果不希望你的留言上墙,请备注【匿名】即可。我们收到暗号将不会精选,并且在制作专栏推送时,以匿名方式刊登,你可以尽情留言倾诉或分享。

爸妈,宁愿你们早点离婚,不要在我面前假装恩爱

2021-05-17

“天天想着49中楼,一跃解千愁”:别让孩子的坏情绪,走进“抑郁”的角落

2021-05-16

为人父母,最难的到底是什么?

2021-05-16

深度分析:什么是真正的灵魂相爱?

2021-05-15

精神虐待:四十岁还是处女,母亲不允许她性感

2021-05-1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